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鹤山市2009年城镇家庭高低收入户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鹤山市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日益改善。但在城镇居民总体收入水平逐年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的收入家庭。根据2009年城镇市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不同收入家庭之间的生活状况出现了较大差异,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现对高低收入户在收入、消费、居住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一、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状况对比
  根据鹤山市城调队100户住户调查,按相对收入等距九组分组,最高收入家庭指鹤山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总样本中人均收入最高的10%家庭,最低收入户指人均收入最低的10%家庭。
  1、高低收入差距明显
  据调查显示: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1.17元,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015.72元,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79.92元,高低收入比为4.3:1,相差22335.80元,差距比上年拉大了9.8个百分点。
  2、居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最高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27平方米,三居室以上家庭占9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79平方米,三居室以上的家庭只有18.18%;高低收入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对比相差18.48平方米。
  3、耐用品拥有量存在差异
  最高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50辆;最低收入家庭没有家用汽车。最高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摩托车70辆;最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摩托车9.09辆,相差60.91辆。最高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100台;最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81.82台,相差18.18台。最高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100台;最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72.73台,相差27.27台。最高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190台;最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118.18台,相差71.82台。最高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90台,最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量45.45台,相差44.55台。最高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空调机230台;最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空调机81.82台,相差148.18台。高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10部;最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36.36部,相差73.64部。见附表1:
  附表1:高低收入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对比表

商品名称

单位

高收入户

低收入户

对比差距

家用汽车

辆/百户

50

0

50

摩托车

辆/百户

70

9.09

60.91

洗衣机

台/百户

100

81.82

18.18

电冰箱

台/百户

100

72.73

27.27

彩色电视

台/百户

190

118.18

71.82

家用电脑

台/百户

90

45.45

44.55

空调机

台/百户

230

81.82

148.18

移动电话

部/百户

210

136.36

73.64

  4、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最高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8754元,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人均5623.5元,旅游花费人均支出1952.25元;而最低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只有5355.93元,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人均仅有1053.16元,旅游花费人均支出68.93元;消费支出与服务性消费支出差距分别是13398.07元和4570.34元,而旅游花费差距是1883.32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最低收入家庭无论从居住条件还是在生活消费水平上,都与最高收入家庭存在较大差距。见附表2:
  附表2:高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构成表

指标

单位

高收入户

低收入户

对比差距

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18754

5355.93

13398.07

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

5623.5

1053.16

4570.34

旅游花费人均支出

1952.25

68.93

1883.32

  二、高低收入家庭收入差距的原因
  家庭总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工资性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高低收入家庭的工资性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7381元、6877.06元,高低收入相差10503.94元。
  主要原因是:
  高收入家庭人口较少,高收入家庭平均人口为2.59人,而低收入家庭平均人口平均人口则为3.6人,低收入家庭平均人数高于高收入家庭的1.01人。高收入家庭在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占就业人口的24.2%,而低收入家庭在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占就业人口的6.1%,相差18个百分点。收入差距反映了就业和行业收入的差距,下岗、失业的人口也集中于低收入家庭中。反之,中、高收入家庭多集中于效益好的企业、职业相对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个别企业高级管理层和部分私营企业主中。
  三、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变化情况
  2008年城镇居民高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144.21、5804.5元,对比相差20339.71元。2009年高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015.72元、6679.92元,与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0%、15.1%,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家庭增幅虽高于高收家庭入,但高低收入差距额却增加了9.8%。
  四、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城镇居民高低收入群体差距仍在拉大,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以及人与人之间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差异,不可避免会出现收入差距现象。我们在经济发展,效益优先的同时,要注重兼顾公平,如果贫富差距过大,大量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就会大大挫伤低收入阶层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产生消极思想,从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贫富悬殊拉大也会增大社会矛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
  1、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就业率
  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低收入家庭就业率,是增加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关键所在。从政府和社会的角度讲,必须想方设法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营造环境、创造岗位、提供条件,而从失业人员的角度讲,必须积极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顺利地走上新的就业岗位,达到就业增收入。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在健全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救济金额。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惠及低收入人群,是人民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最好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