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人民政府

国徽

鹤山市人民政府

走进鹤山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领导之窗 工作机构 政务服务 视频鹤山
走进鹤山非遗(十九)| 鹤山狮头制作技艺
【字体: 】【 打印】 【 关闭
分享到:

县级非遗项目:鹤山狮头制作技艺

  鹤山狮头扎制是鹤山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始创于清代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过本土手艺人的不断创新与提高,鹤山装狮已与佛山装狮并称为南国狮头的两大派。

  鹤山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北临西江,与南海、顺德隔江相望;市内水陆交通便利,多元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并衍生出独具地域特色的鹤味文化。鹤山狮艺就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

  据传明初,佛山就视狮头有驱邪镇妖之功,预报吉祥之意,舞狮逐渐兴盛,狮头制作也成为了一个专门行当。鹤山狮艺脱胎于佛山狮艺,创始人冯庚长在师从冯了性学习狮舞的同时,细心研究佛山狮舞的特点,并这基础上创立了以狮形猫步、采青难度之高和七星鼓法见长的鹤山狮艺。为了丰富醒狮艺术的内涵,冯庚长把佛山狮的狮头作了改进,使之与鹤山狮艺表演相辅相成。后来,鹤山狮头制作逐步形成其独特风格,与佛山狮头并立于世。

  在狮头造型上,鹤山狮头相传是冯庚长和高鹤人陈斗根据猫头形象创作,改佛山狮头的尖角为圆角,故又称“陈斗狮”。另外,鹤山狮在口型方面的改进是最大的。鹤山狮头较扁而长,嘴突出如青蛙嘴状(俗称蛤乸嘴),因此内行人又称之为“蛤乸嘴狮”。

  

  在制作流程上,鹤山狮头的制作分为扎、扑、画、装四大工序。其中,以扎框和花纹描绘最难,对手艺制作人的眼力、技术熟练程度和实践经验有很大的考验。

  扎:竹龄两至三年的河竹破竹成蔑并做成狮胚

  扑:里外三层纱纸中间一层纱布用浆糊扑平滑

  画:线条粗犷豪放色彩明快层次分明

  装:毛发需粘牢眨眼需伶俐

  先用竹篾、纱纸为主料扎出狮胚;再用纱纸、纱绸为原料扑狮,一般里外盖三层纱纸,中间夹以纱绸把狮胚糊起来,使其坚固结实,不易损坏,外表平整,不起皱褶;画即用油彩上色,按照脸谱和不同的要求,手工彩绘各式特定装饰图案;最后组装时,要用可活动的连接装置把下巴、睫毛和耳朵装上,以便这些部位能自由开合。这其中,属扎框和花纹描绘最难。很考验制作人的眼力、手艺熟练和实践经验。一个狮子有没有神,是不是生动活泼,就要看狮头描绘的功力如何。

  鹤山狮头制作融合戏剧、绘画、装饰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嘴作椭圆形,四角分明,左右对称,形神具备,不怒而威;狮头较轻,舞法灵活,微小的动作也表现得栩栩如生;狮头尺寸比佛山狮头略大,能直接套入表演者膊下,配合转动更加方便。鹤山狮头已成为鹤山特有的民间工艺品,极具艺术价值。而鹤山狮头作为本土民间传统娱乐、比武竞技活动的工具,遍及鹤山各地,还扩展到东南亚一带,在全世界有一定影响力,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